滁州網訊(李 林 全媒體記者包增光)近年來,南譙區充分發掘自身優勢,通過超前謀劃、創新引領和打造特色,聚力發展“三棵樹”,特色樹種種植規模達到45萬畝,走出一條林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富民路。
“致富”樹。在南譙區西部丘陵山區,麻櫟作為當地特色鄉土樹種,栽培歷史已有1500年。該區自主創新炭用林短輪伐期經營模式,5至7年輪伐一次,樹干燒制高品質菊花炭、提取木醋液開發植物生長刺激素,枝丫材培植香菇食用菌,野外放養柞蠶開發食用蠶蛹,著力打造麻櫟“一樹三寶”特色產業,畝均年收入3000元,基地規模35萬畝。目前,該區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麻櫟人工林基地和國家珍貴樹種培育示范縣,正奮力沖刺百億國家麻櫟循環產業示范園區目標。
“楓景”樹。在江淮分水嶺嶺脊章廣鎮,通過林權流轉、要素集聚和產業規劃,連片發展三角楓等楓樹苗木3萬畝,輻射帶動2萬畝,積極開展林下種養殖、自行車騎行和楓葉節等,畝均年收入2000至3000元,建成中國第一楓園、國家森林康養慢生活小鎮、全省首批省級現代林業示范區和3A級風景名勝區,推動林旅融合發展。
“發財”樹。南譙區東南部22公里的滁河沿岸,烏衣鎮堅持四十年如一日,專注發展雪松苗木5萬畝,與南京浦口區湯泉鎮25萬畝雪松基地無縫對接,成為全國最大的雪松苗木產業基地,也是南譙-浦口經濟帶一道靚麗的風景,畝均年收入3000-5000元。挺拔的英姿、蒼翠欲滴的顏值和不菲的價值,成為沿岸苗農增收致富的發財樹,有效解決城市冬季“綠量”稀缺問題,市場前景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