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報訊(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 實習生 鄒穎)2021年以來,全省共實施環境行政處罰4293件,罰款3.72億元,加大執法力度的同時優化執法方式,對115起輕微違法違規行為免予處罰,免罰金額762萬元。7月27日,記者從安徽省生態環境廳了解到,我省生態環境法規制度體系不斷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處于全國第一方陣,實現全省16個省轄市案例實踐全覆蓋。
“我省的生態環境法規制度體系正得到不斷完善。”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孫艷輝介紹,一年來,我省申報立項地方環境標準30余項,出臺地方環境標準數量超過前兩年總和,并首次與滬蘇浙聯合制定《制藥工業大氣排放標準》等3項長三角一體化標準。
據介紹,自《安徽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實施辦法(試行)》制定以來,已實現全省16個省轄市案例實踐全覆蓋,累計辦理199起賠償案件,賠償金額達2.2億元。我省依法辦理的“池州月亮湖水污染環境損害案”“查處外省某企業向潁上縣傾倒危險廢物案”先后被生態環境部評為第一批和第二批“全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十大典型案例”,孫艷輝表示:“可以說,我們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處于全國第一方陣。”
據統計,2021以來,全省共實施環境行政處罰4293件,罰款3.72億元;運用《環境保護法》配套辦法查處案件2355件。在加大執法力度的同時,我省優化執法方式,第一、二批《生態環境輕微違法違規行為免罰清單》以來,對115起輕微違法違規行為免予處罰,免罰金額762萬元。推行執法正面清單制度,將2317家企業納入正面清單管理,減少現場執法檢查5687次。
目前,我省已基本建成“數字江淮—生態環境”平臺,“三個全覆蓋”成效顯現,全省已完成2705家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設備安裝、聯網,開展了1480家廢水類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設備量值溯源,進一步推動自動監測數據應用于執法監管。
今年7-9月,我省將首次在合肥、淮北、亳州、六安、蕪湖、安慶等6市、24個村居委會開展居民生態環境與健康素養監測,為提升保護生態環境、維護自身健康的能力提供基礎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