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3年3月22日12版)
近日,筆者走進天長市南部崗區的金集鎮馬塘村,只見小麥郁郁蔥蔥,長勢喜人,村民們正冒雨忙著為小麥施壯苗肥。
“以前,我們村因地處崗丘,農田用水時斷時續,特別是到了夏季,大家就愁秧田沒水。冬季,不少田塊也只好閑著,或改種收益低的旱糧。”馬塘村村民魏天喜說,現在政府部門已改造了渠道和提水站,村民不再擔心農業生產用水了。去年糧食獲得大豐收,今年收成一定會更好。
去年初,天長市紀委監委在金集鎮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專項督查,發現馬塘村的部分渠道預制襯砌被凍裂剝落,存在質量問題,提水站也因設備老化導致提水功能低,每遇干旱極易造成渠道斷流,農田無法灌溉,村里地勢較高的250多畝農田成了“望天田”,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
“科學合理規劃灌溉渠網,對現有農田水利配套設施抓緊更新檢修,保證崗區農業生產用水。”天長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現場派單,要求有關部門抓緊協商,并與金集鎮對接,解決馬塘村部分崗地缺水易旱問題。
“按照交辦意見,我們將科學規劃設計崗區農田供水方案,抓緊整改落實,確保農水覆蓋到每一塊田。”據天長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改建翻新項目歷時一個半月,不僅對存在質量問題的東西干渠剝落的預制襯砌進行拆除重建,還延伸渠道500多米,增加渠道啟閉設施7座。同時,針對崗區田塊分散、面積小、農水灌溉難的實際,該市各職能部門舉一反三,進一步抓好農田水利設施配套建設,打通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
“我的家庭農場部分流轉耕地雖在崗區,但由于農水有保障,水稻每畝單產仍有550公斤。”冶山鎮高巷村稼農農場主陳宏平高興地說。據了解,該市先后幫助金集、冶山、新街、汊澗等4個鎮13個崗區村新建或改擴建灌溉干渠22條、支渠34條,修建機耕路11條,過去缺水易旱的崗地如今變成了旱澇保收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