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精品av一免费爽爽,国产在线观看免费麻豆,天堂在线亚洲,亚洲一区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操操操影院,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涩爱蜜

首頁 > 新聞 > 外媒看滁 > 正文

【江蘇經濟報】江蘇“配方”,怎樣做出安徽“味道”?

——從“中新蘇滁”看長三角跨省產業合作

微信截圖_20230615100942

《江蘇經濟報》(2023年6月15日B3版)

安徽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插班生”,如何交出“優秀答卷”?

“窺一斑而知全豹,處一隅而觀全局。”中新蘇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作為中新兩國、蘇皖兩省、蘇滁兩市合作共建園區,其發展歷程是安徽“主動靠上去、全力融進去”,借上長三角的“東風”、搭上一體化的“快車”蓄勢進發的縮影。

在中新蘇滁高新區,晉陽電子(滁州)有限公司9條生產線一天生產的3萬片電路板,裝入恒溫恒濕的集裝箱,經一個半小時車程就來到了江蘇南京新港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再組裝成為一臺臺電子產品,發往世界各地。

“雖然現在身處安徽,但跟在江蘇沒什么差別。無論是園區配套還是營商環境,都是熟悉的‘配方’。”晉陽電子(滁州)有限公司人事總務負責人李宏博說。

一片電路板、一個半小時,展現的不僅是安徽與江蘇兩省的高新技術產業鏈接,更是安徽思想觀念上的全面融入、體制機制上的等高對接。

改革創新是安徽最寶貴的遺傳基因。11年前,安徽以江蘇蘇州工業園為藍本,建立中新蘇滁高新區,開創蘇皖兩省合作共建開發園區的歷史先河。中新蘇滁高新區獲“長三角共建省際產業合作示范園”等榮譽。

11年來,這個園區從一個呱呱墜地的新生兒,一年年長身體、增見識、樹理念,正努力成為長三角地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引領性、標志性成果。它的“成長密碼”,或可為安徽縱深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探出一條寬廣的路。

不破行政隸屬 打破行政邊界

當年,面對滁州清流河邊的一片荒坡灘涂,為何篤信園區發展有未來?

“蘇州氣質”,滁州愛沃富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彭世云有著敏銳的市場嗅覺,帶領團隊首家入駐中新蘇滁高新區。

不謀而合者眾。許多企業相繼入駐,許多項目相繼落地,其中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8個、國內外上市公司投資項目39個,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資項目61個。

誠然,于滁州而言,蘇州工業園是招商引資的“金字招牌”。但換個角度看,安徽創新活躍強勁、制造特色鮮明、生態資源良好、內陸腹地廣闊,于蘇州,“橋頭堡”滁州正是牽手的好伙伴。

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以共建園區為支撐,進行市場化合作,是皖蘇兩省的解題路徑。中新蘇滁高新區以“開發公司+管委會”的雙主體運營模式,讓蘇滁兩地通過股份合作,形成利益共同體。

“園區一級土地開發成本和二級土地市場交易收益,按照協商好的比例,由中新集團與管委會分攤、分享,既保障開發所需的資本投入,也保障政府的土地收益和企業的投資收益。”園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劉軍章說。

綁在一起干,推進一體化,倒逼高質量。

星恒電源股份有限公司是深耕動力鋰電池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2018年,該公司在園區拿地千畝拓展生產基地,還從蘇州帶來了7家鏈上配套企業。該企業基地總經理戚思龍感慨:“越來越多的蘇州企業轉移過來,幾乎占據‘半壁江山’,走在園區里時不時就會遇到幾個蘇州的老熟人。”

與此同時,中新蘇滁高新區還建立“一會兩委”工作機制,定期召開開發公司、管委會聯席會議,成立招商引資工作委員會和規劃審批工作委員會,堅持重大事項共同協商、共同決策。

在當地,一個招商引資項目被否決的故事具有代表性。

當時,一家重型卡車企業有意布局中新蘇滁高新區,且投資額度大,管委會也很看好。但在聯席會議上,中新集團覺得該企業不符合園區“專精特新”的產業定位,拒絕該項目落地。

“這進一步證明‘雙主體’有利于打破管委會單一行政決策,突破‘唯GDP論’的招引局限,提高園區項目整體質量。”劉軍章深有體會地說。

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打破行政壁壘,突破“條條框框”,提高政策協同,促進要素流動,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發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寬。

“大尺度”放權 引領性變革

“今年2月入駐園區,僅僅用了43天,我們第一批產品就投入試產,創下集團公司的最快速度紀錄。”安徽斯拜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堯說。

“跑贏”的關鍵,是中新蘇滁高新區參照蘇州工業園模式,在安徽省獨家實行的“二號章”行政審批制度。

所謂“二號章”,是指安徽省政府賦予園區管委會在項目審批、土地、建設、環保等方面享有省轄市經濟管理權限。這意味著企業不出園區,就可辦好涉企事務,大大降低時間成本。

省里“大尺度”放權,放開的是傳統行政觀念的束縛,催發的是園區上下的思想觀念變革。

為接穩用好經管權限,滁州市專門派出相關部門業務骨干組成籌建團隊,前往蘇州學習園區扁平化管理經驗,讓既精業務又懂管理的干部隊伍快速成長。

中新蘇滁高新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甘瀾,即是園區籌建團隊中的一員。甘瀾認為,與園區11年櫛風沐雨,相伴成長,帶給自己的最好成長禮物是思想觀念的變革。“以前我們為企服務,側重的是代辦業務。但是,蘇州的經驗告訴我們,比服務更重要的是為企業發展賦能。”甘瀾說。

觀念變革孕育創新動力。

甘瀾與企業發展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通過走訪發現,園區科創型中小企業居多,資金短缺常常成為制約它們發展的重要因素。

于是,在學習蘇州工業園金融助企政策的基礎上,企業發展服務中心因地制宜,創新開發“園區e貸”金融項目。截至目前,該項目已為126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10億元授信額度。其中,協助13家企業獲批4320萬元。

變革效應不斷放大。

“跨省共建開發園區不僅促進兩省兩地產業深度對接,也為兩省兩地干部常態化互動創造平臺。”園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徐映珺介紹,除了堅持選派干部赴蘇州輪訓之外,園區自去年開始還定期舉辦蘇滁大講堂。

翻開蘇滁大講堂記錄,既有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土地儲備中心主任沈永謹講解如何調節工業用地保有成本,助推項目優勝劣汰,又有蘇州工業園區規劃建設委副主任許金芳分享城市精細化管理經驗,還有蘇州工業園區原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楊建中梳理蘇州工業園區開放創新綜合試驗與產業轉型的歷程……

以高新技術產業為承載,引入新思想新觀念,中新蘇滁高新區把這當成自己的使命。

“截至目前,蘇滁大講堂已舉辦13期。每次授課內容都直面園區發展所需,還吸引了滁州市直部門干部前來學習。”徐映珺說。

思想觀念變革是引領性的變革。在許多考察過中新蘇滁高新區的干部眼里,該園區思想觀念變革是“關鍵變革”,牽一發而動全身,必將激發地方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長板持續拉長 短板不斷補齊

當前,安徽正處在厚積薄發、動能強勁、大有可為的上升期關鍵期。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是安徽最大的發展紅利、最大的發展動能。

全面融入長三角,加快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既要認清“長”在哪里,在貢獻長板中服務國家戰略;又要找準“短”在何處,在補齊短板中跟上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步伐。

以蘇州工業園為參照樣本,審視中新蘇滁高新區發展,傾聽園區各方面反映的“成長煩惱”,能更清楚如何揚長補短。

以大家談及最多的人才缺乏為例。

“我們希望有更堅實的人才支撐,能在滁州開展研發設計,讓研發和生產無縫銜接。”彭世云說,單憑企業的力量,難以形成人才集聚的規模效應。

發展教育培養人才。曾在蘇州工業園工作的張堯認為,當地通過發展教育為企業輸送急需人才,而安徽“大校、大院、大所”集聚,職業教育資源豐富,中新蘇滁高新區可“背靠大樹”,補齊教育短板,加強人才供給。

創新平臺吸引人才。安徽作為全國創新型省份之一,以創新型省份建設為高質量發展抓手,著力打造各類創新平臺是題中之義,也為中新蘇滁高新區補齊短板明晰了路徑。

“園區搭建了蘇大天宮科技園、灝谷科技園等創新平臺,制定出臺《關于支持企業創新發展若干政策》,圍繞企業自主創新、創新平臺建設、產品研發、技術攻關等11個方面加大資金扶持力度,讓人才等要素充分活躍起來。”作為長期關注中新蘇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學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劉志迎對園區的發展充滿信心。

優化環境留住人才。“按照計劃,再通過7年到8年的努力,園區將繼續擴大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帶動區域投資1300億元,常住人口20萬人左右,建成融產業、商貿、金融、居住于一體的現代產業新城。”中新蘇滁高新區經濟運行局局長陳濤說,園區堅持高品質產城融合發展,將為各類人才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條件。

長板持續拉長,短板不斷補齊,典范效應已初步顯現。江蘇省蘇州市與安徽省阜陽市簽署結對合作幫扶框架協議,明確提出借鑒中新蘇滁高新區合作經驗,共建蘇阜合作園區。

中新蘇滁高新區的跨省共建模式正加速裂變。

記者手記:

從一扇“窗口”看長三角一體化

從低矮平房到連片廠區,從發展洼地到投資沃土,從荒郊田野到產城一體……數年間,中新蘇滁高新區從“施工圖”變為“實景圖”,成為長三角一體化深度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樣本。

觀察安徽從“旁聽生”“插班生”變成“正式生”“上進生”,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歷程,中新蘇滁高新區或許是重要的“窗口”之一。

作為中新兩國、蘇皖兩省、蘇滁兩地合作共建園區,中新蘇滁高新區肩負著探索推進擴大開放、促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重任。

中新蘇滁高新區不是蘇州工業園成熟發展模式的簡單復制,而是結合自身要素稟賦的全新探索。從破除行政壁壘入手,中新蘇滁高新區優化營商環境,聚焦招大引強、招外引新,全方位參與融入、合作共享,擦亮“高新”底色,迸發出強勁發展動能。

只有思想觀念上與滬蘇浙全面融入,才能在行動措施上與長三角的發展躍動同步。采訪中,記者感受到,蘇滁兩地干部間的常態化學習互動,帶來的是發展理念差距不斷縮小、產業深度對接協同、區域價值日益凸顯,跨區域融合走向更寬更深更實。

潮涌長三角,擁抱一體化。如今,在這片前沿陣地,處處跳動著強勁的發展脈搏,新一輪蝶變勢不可當。

朱勝利 方 舢 班 慧

本版圖文供稿:中共滁州市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郭新星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加入我們 | 版權聲明 | 手機訪問 | 網站地圖 | 留言反饋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傳部主辦 滁州日報社承辦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報社 版權所有
皖網宣備3412015001號 皖ICP備11004325號-1 熱線電話: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