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平
楊萬平,男,1989年3月生,天長市張鋪鎮平安社區居民。楊萬平肢體三級殘疾,經常受到別人幫助,他心懷感恩之心,自2014年開始無償獻血,他每年獻全血2次,多年來從未間斷,累計獻全血5600ml;2019年起,他每月捐獻1到2次血小板,累計捐獻血小板108個治療量;其個人獻血總量達2.72萬mL,約為6個成年人的總血量。他還積極宣傳、普及獻血知識及價值,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先后2000余人加入無償獻血隊伍。楊萬平榮獲全國無償獻血金獎榮譽稱號。
一次偶然,數年堅持,傳遞人間真情
2014年1月,一次偶然的機會,楊萬平參加了張鋪鎮衛生院組織的無償獻血科普宣傳活動。活動中,他了解到無償捐獻的血可以在危急時刻拯救別人的生命。由于楊萬平肢體是三級殘疾,經常受到別人幫助,他也心懷感恩之心,十分想為他人貢獻自己的善心善行。于是他便萌發出要去無償獻血幫助他人的念頭。
三天后,楊萬平懷著忐忑的心第一次走進獻血車,獻出了人生第一次的200mL血液。就此,之后每年,他都保持著獻全血2次從未間斷。天長市中心血庫工作人員對他印象深刻:“楊萬平是獻血人群中令人印象最深的,他自己身體殘疾,但是對于生活充滿希望和熱情,每次來獻血都是笑容滿面,熱情得和工作人員打招呼,抽血的時候總說,‘別看我身體有殘疾,但是體質很健康,多抽點,沒問題。’”
2019年6月,楊萬平通過新聞知道獻成份血(俗稱血小板)時間間隔期短,半個月就可以獻一次,便毅然決定縮短獻血間隔期,期望能救助更多的人。由于獻血小板的要求比較嚴苛,不但要檢查身體各方面是否符合要求,而且抽的血比獻全血多,還需看當日血小板是否符合獻血的標準。為了保證血液質量,楊萬平戒掉了煙、酒、油膩食物,雖然身體殘障,但依舊每日堅持鍛煉,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第一次在滁州血站捐獻完血小板后,經檢測,血小板完全符合捐獻標準。之后,他便堅持每個月去滁州或者南京獻1到2次血小板。9年來,楊萬平的獻血本上密密麻麻的記錄著76次獻血記錄,累計獻了108個治療量血小板及5600mL全血,獻血總量達27200mL,約為6個成年人總血量。
危急時刻,致力善行,點燃希望之光
涓滴之血匯聚生命力量,顆顆愛心點燃希望之光。捐獻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來的生命,既是為生命接力,也是為責任續航。
2020年年初,安徽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楊萬平了解相關信息后,第一時間想到,群眾出行困難,血庫那邊可能會有缺血風險。便在做好自身防護后,毅然騎車前往天長市中心血站。當全身防護裝備的楊萬平將手伸到血站工作人員面前時,現場工作人員感動不已。對楊萬平在人人自危的艱難時刻,還能獻血救助他人表示感謝和敬佩。而楊萬平說:“謝什么,舉手之勞而已,我的血要是能救人一命,我心里也是很開心的。”
2021年的大年初三,正當人們歡度春節的時候,滁州市一名患者因病急需血小板。接到血站電話后,楊萬平二話沒說,立即打車前往滁州。由于路途遠,時間特殊,等了很久才打到車。在保證車輛安全同時,他讓司機盡量快些,走高速,他愿意付高速費用。當他趕到時,僅比約定時間遲了10分鐘。經過查體合格后,楊萬平隨即捐獻了2個治療量的機采血小板,當患者家屬拿到血小板后,感激得當場就要給他下跪致謝。他卻說:“不用謝,不用謝,我還不好意思呢。來遲了,讓你們久等了。”
“每次接到打來的獻血電話,除非是特殊情況,正常我都是要去的,不去的話我心里也不踏實。”這樸實的語言道出了一顆善良熱忱的心,正是這樣樸素的信念讓他一次又一次地走進獻血站。
心系獻血宣傳服務,匯聚溫暖力量
“我每一次伸出手臂,獻出血液的時候,同時也獻出了我的愛、希望、夢想和對生命的尊重。這是我給我身邊親朋好友的一筆精神財富,就是希望他們能感受那份溫情,將來做一個有愛心的人!”楊萬平說。
一些人認為楊萬平很“傻”,認為獻血過多對身體不好,甚至可能會有后遺癥。為了向更多的人傳播科學的無償獻血知識和社會價值,2023年7月,楊萬平加入了天長市紅十字志愿服務隊,成為一名光榮的志愿者。只要有空,他都會到天長各個商業廣場宣傳無償獻血的好處,普及獻血的相關知識,先后發放無償獻血宣傳單3000余份。其實,早在2019年,楊萬平就時常用親身經歷向他人普及無償獻血的價值。他還經常前往各個獻血屋和獻血車去照顧獻血者,為他們倒水、發放食物等。在他的影響下,先后2000余人紛紛加入到無償獻血的公益行動行列中來。2022年4月,楊萬平還自愿簽署了人體器官遺體捐獻志愿書。
楊萬平用自己寶貴的血液滋潤患者干涸生命,讓無數患者起死回生,用自己的無私與愛心溫暖著社會,澆灌出一朵朵絢麗的生命之花。他說:“雖然我是一位普通的打工人,在經濟上沒有能力資助他人,但我有一顆滾燙的愛心,我會竭盡所能幫助那些身處困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