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8月15日電(范宇斌)8月15日是中國第二個全國生態日。第二屆上海生態環保藝術節當日開幕,通過表演藝術、裝置藝術、手工藝術和分享活動,倡導共同締造可持續的世界與未來。
活動現場,記者看到一件件充滿視覺沖擊的藝術作品,引發民眾對生態環保的思考。“氣候拼圖”通過互動游戲吸引民眾參與,加深參與者對氣候變化的認知。同時,舉辦生態藝術與可持續時尚分享會,傳遞生態環保理念。
8月15日,第二屆上海生態環保藝術節開幕,展出裝置藝術作品《海上青綠·蝶之境》。 范宇斌 攝
“上海經歷了時代的變革與發展,如同蝴蝶的蛻變,一直在創新與進步。”跨界藝術家葉青受訪時說,裝置藝術作品《海上青綠·蝶之境》以蝴蝶為靈感主體,結合非遺海派鉤針元素、環保植物染色技藝,采用可循環再利用的材料,并通過鏡面反射觀眾身影,引發觀眾內心深處對環保藝術創新和文化傳承的深刻思考。
裝置藝術作品《欲望之海 重塑新生》由6000多個廢舊塑料瓶編織出被塑料污染下的后人類世界生態環境。“作品反映了塑料泛濫和欲望擴張的生態后果,在展現塑料污染嚴重問題的同時,希望人類在應對環境危機時發揮主動性和創造力。”青年藝術家袁隆受訪時表示,藝術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拉近生態與當今時代的關系,通過材料創新、議題創新、媒介創新等更好地鏈接年輕人,傳遞可持續理念。
8月15日,第二屆上海生態環保藝術節開幕,展出野生動物攝影作品。 范宇斌 攝
象群救助小象、跳躍的猞猁、黑猩猩的飛吻、沙塵暴中遷徙的動物……中國攝影家協會理事肖戈帶來的野生動物攝影作品,呈現野生動物的生命瞬間,吸引不少觀眾駐足欣賞。
肖戈說,15年來,他幾乎走遍全世界的野生動物保護區拍攝野生動物生存現狀,呈現它們如何在多變的氣候下適應環境,這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類正面臨諸多生態困境,未來將走上生態發展道路,這是我們的必然選擇。”上海市城鄉建設和交通發展研究院城市建設和管理研究所所長喬延軍說,未來,生態城市設計的核心理念是身心健康,不僅關注身體健康,還應當關注心理健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