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資源,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要素。近年來,鳳陽縣棗巷鎮高度重視人才工作,通過抓實“四個維度”,不斷夯實基層人才工作基礎,為全鎮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拓展引才“廣度”,打造人才匯聚“強磁場”。棗巷鎮大力拓展引才途徑,構建并完善在外務工人員返鄉登記機制,憑借村黨組織、農民工服務中心、駐外流動黨支部等平臺,依照行業、地域、層次、專業等進行分類并登記備案,構建在外人才信息庫,推行動態更新式管理,從而更精準地厘清人員基數,把控在外人才返鄉意向。與此同時,主動與高校、科研機構等建立緊密聯系,擬定“假期干部”選培規劃,為農村發展黨員做好人才籌備工作。推行“雙培雙帶”工程,有指向性地招攬契合發展需求的人才,設立“鄉賢館”,召喚知識青年、外出經商人員等鄉賢人才回歸鄉土創業,回饋家鄉發展。并且,對于那些心懷家鄉、政治素養高、具備技術專長和帶領致富能力的人才,有規劃地吸納至農村黨組織當中。當下,已有10多人充實到村“兩委”班子和村級后備干部隊伍之中。
會議現場。
提升育才“精度”,構建人才成長“快車道”。針對不同類別、不同層級的人才,棗巷鎮擬定獨具特色的培養規劃,精確發力,增強育才成效。著眼于鄉村產業發展以及黨員群眾需求,積極同安徽科技學院、安徽機電工程學校、鳳陽科技學校等周邊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職業學校進行對接協作,采取“學歷+技能”雙提升的模式,實施村干部綜合素養提升行動,于鄉村振興的前沿陣地加速培育農業生產經營人才、鄉村公共服務人才、農村致富引領人才。秉持黨管人才原則,不斷強化在杰出人才中發展黨員的力度,將各類卓越人才吸引至黨組織身旁,切實提升人才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周期性地舉行“小而精”“小而特”的農村實用技術教育訓練活動,助推有學習意向的鄉土人才習得一門技藝,截至當下,已累計開展各類人才技能培訓8場,涉及370余人次,培育新型職業農民70余人。
會議現場。
加大用才“力度”,搭建人才干事“大舞臺”。棗巷鎮始終秉持“以產聚才、以才興產、產才融合”的理念,著重圍繞發展來任用人才,將產業發展與人才培育以及農民增收致富緊密相連。立足本地的資源優勢,全力推進鮮食玉米、蔬菜種植、魚蟹養殖等農副產品加工業、水產養殖業以及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增強對鄉土人才牽頭領辦創辦的各類新型農民經濟合作組織、科技示范基地和優質品種示范園的扶持力度。激勵并引導鄉土人才憑借技能入股村級合作社,將個人所領辦或創辦的企業視作人才培育的基地,助力鄉土人才充分施展才能,為返鄉人員和周邊農戶提供就業崗位與創業支撐,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形成“發展一片產業、帶動一方群眾”的良好示范效果。與此同時,構建并完善人才評價機制,破除論資排輩的陳規,使優秀人才能夠嶄露頭角。
增強留才“溫度”,營造人才發展“優環境”。為留住人才,棗巷鎮持續優化人才的發展環境,竭力營造尊重人才、關愛人才的優良氛圍。搭建合理的職級晉升體系,借由關心和扶持人才的個人發展,洞悉人才的職業目標以及個人發展規劃,為他們供應相應的發展契機與平臺,并且定時舉行人才聯誼會、交流座談會等等,激發思想的碰撞、增進人才之間的情誼,塑造公平、和諧、富有活力的人才成長環境。另外,棗巷鎮還著重于對人才的表彰與獎勵,針對在工作中表現卓越的人才予以精神與物質方面的獎賞,激發他們工作的積極性與創造性。經由這一系列的舉措,使人才在棗巷鎮體會到家一般的溫暖,能夠安心工作、舒心生活。(黃耀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