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3年6月20日12版)
6月13日傍晚,定遠縣三和集鎮的收蝦工人準時來到許令國的蝦塘里幫忙捕蝦。“我家有110畝稻蝦田,每年秋天收稻曬田,11月上水養蝦,等來年6月蝦收完了又開始插秧。”許令國說,“稻蝦連作”模式收益可觀。
小龍蝦養殖還給周邊農戶提供了增收渠道。收蝦工人呂德文今年78歲,依然手腳麻利。“我就住在三和集鎮,每天騎車過來十幾分鐘,忙3個小時,能賺六七十(元)。”說完,他吹著口哨把剛撈出來的蝦倒進筐里。“今晚估計又能收400多斤。”許令國的妻子吳法勤嘴角止不住上揚。
雖然眼下小龍蝦已接近上市尾聲,但在定遠縣西卅店鎮曹永明家庭農場,培育蝦苗的大棚里依舊生機滿滿。“別看現在蝦苗這么小,等上市的時候,最大的蝦能長到礦泉水瓶那么長。”農場主、定遠縣龍蝦協會會長曹永明說,這就是近年來走俏夜市、備受歡迎的羅氏沼蝦,平均25元一斤,大的能賣到10元、15元一只。如今他建起了8個育苗大棚,種養600多畝稻蝦,平均每畝能產60斤羅氏沼蝦和220斤小龍蝦,加上水稻,每畝田保底收入5000多元。
定遠縣農業農村局漁業漁政股股長薛貴勝說,近年來該縣大力推廣“稻漁綜合種養”,目前全縣共有343個“百畝示范點”、15個“千畝示范片”、兩個“萬畝示范基地”,已建成6個連片500畝以上的小龍蝦苗種繁育基地,帶動7000多戶農民增收致富。
(王 文 安徽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許雅婷 顧亦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