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4年3月7日12版)
3月4日,位于滁州市南譙區章廣鎮元松村的廣塘山上,鎮林業站站長武海軍帶著28名植樹工人正忙得熱火朝天。
“廣塘山這片地面積在240畝左右,95%以上種的是麻櫟樹苗。”望著面前生機勃發的山坡,武海軍說:“等到七八年之后,這里的綠水青山也將變成金山銀山。”武海軍之所以如此胸有成竹,是源于他對麻櫟產業的深入了解。
“麻櫟本身是珍貴木材,其枝干可燒制木炭、可制菌,葉子可養柞蠶,果實可制作豆腐等森林食品,林下還可養殖。”武海軍說,“章廣鎮目前擁有兩個制炭廠和一個菌棒合作社,僅2023年產值就達到4000多萬元。”同時,在施集、大柳、珠龍等多個鄉鎮,南譙區圍繞麻櫟產業,進行全區域謀劃、全方位打造、全產業融合。目前,南譙區麻櫟種植面積已經達到35萬畝。
“作為江淮丘陵地區主要的珍貴鄉土樹種,麻櫟具有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用途廣泛等優點,是生態防護與社會經濟效益結合非常完美的樹種。”南譙區林業局局長梁英俊說,基于麻櫟樹種,該區初步形成菊花炭、香菇、柞蠶等8大產業,在滁州市形成林業高質量發展、全產業鏈經營的“南譙樣板”。
目前,南譙區年產麻櫟炭用材50萬噸、木炭11.5萬噸、木醋液5萬噸,加上食用菌、林木良種、柞蠶、橡木家具和林下經濟,年產值達25.8億元。在被授予全國首批國家珍貴樹種培育示范縣、國家重點林木良種基地稱號之后,去年南譙區又獲批“中國麻櫟之鄉”品牌培育試點單位。
(包增光 姚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