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賈意強 全媒體記者王太新)人勤春早,不誤農時。連日來,我市農機部門早謀劃、早部署,全市10.2萬臺套各類農機具已準備就緒,即將開赴農業生產一線,確保全年農業生產開好頭、起好步。
近段時間,全市各地農機技術人員實行分組包片,深入鄉鎮、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大戶和種植大戶,指導做好農機具維護保養和測試檢修。截至目前,共檢修大中型農機具4.2萬臺套以上,確保用時拉得出、打得響;走訪農機經銷商、維修網點等,督促農機產銷企業備足農機具及零配件,做好“三包”服務,滿足農民群眾農業生產需求。
加大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工作宣傳力度,落實農機購置和報廢更新補貼政策,調整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引導農機戶、農機服務組織購置大型復式機械,充實農機裝備,為全市穩定糧食安全生產打好物質裝備基礎。
開展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今年,全市計劃新建水稻育秧中心14個、糧食烘干中心24個、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5個,新建水稻集中育秧設施120個;實施特色農機研制補短板行動,開展新型農機推廣應用項目4項,通過項目實施帶動全市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的進一步發展和農機裝備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持續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
充分發揮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全市近600家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為小農戶提供農資、播種、育秧、機耕、植保、收割、烘干等一條龍服務,天長禾禾、南譙大福、來安桂軍等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年平均作業面積2.4萬畝左右,其中托管作業面積占比過半,“田保姆”克服了小農戶分散經營的不足,破解了生產的局限性,讓農民輕松種田穩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