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滁皆山也”——北宋文豪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的開篇名句,勾勒出滁州的山水形勝。這片自古便被譽為“金陵鎖鑰、江淮保障”的戰略要地,如今活躍著10萬余名退役軍人。他們曾身著“國防綠”守衛山河,如今褪去戎裝,依然以“兵”的擔當,在鄉村振興一線、基層治理前沿、產業升級戰場建功立業。
近年來,滁州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雙擁工作、退役軍人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緊扣“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目標,以“走在前列、爭創一流”的姿態,用心用情做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推動形成“尊崇軍人、關愛軍屬、支持雙擁”的生動局面,連續七屆獲評“全國雙擁模范城”,明光市作為全省唯一縣級市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亭滿意”崇軍品牌正成為長三角北翼一張閃亮的民生名片。
聚焦急難愁盼,織密權益維護“保障網”
退役軍人的權益保障,是黨和政府傳遞關愛的“溫暖線”。滁州堅持把解決退役軍人實際困難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試金石”,在全國、全省率先探索多項創新舉措,讓尊崇更有溫度、保障更有力度。
針對退役軍人權益維護的痛點堵點,滁州打出“制度+服務”組合拳:在全省率先出臺推動退役軍人參與鄉村振興、基層治理、國防教育、志愿服務等工作實施方案,1424名退役軍人進入村(社區)“兩委”,270名“兵支書”成為鄉村振興“領頭雁”,443所中小學校的608名“兵校長”“兵輔導員”用軍旅故事厚植青少年家國情懷;組建“老兵宣講團”“老兵志愿者協會”,構建“教、學、講”一體化紅色宣講體系,讓“退役不褪色”的精神火種在皖東大地薪火相傳。
為筑牢權益保障防線,滁州構建起“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服務網絡:126個退役軍人法律援助中心(站)、399個法律聯絡點、442個司法援助服務窗口,像“毛細血管”般延伸至城鄉角落;17處退役軍人法治文化長廊,將法治精神與軍旅文化深度融合,被司法部、全國普法辦表彰為“八五”普法中期表現突出單位。針對困難退役軍人,滁州設立全省首個市級“亭滿意”崇軍關愛基金,出臺《關于加強困難退役軍人幫扶援助工作的意見》,累計救助困難退役軍人300余人,發放救助資金170余萬元,真正讓“一老一小”“一困一殘”退役軍人家庭感受到“家人”的溫暖。
聚焦轉型發展,搭建就業創業“快車道”
從“戰場”到“職場”,從“保家衛國”到“建設家鄉”,退役軍人的轉型之路需要精準賦能。滁州立足產業優勢與退役軍人特點,打出“政策+服務”組合拳,助力他們在新戰場續寫“兵”的精彩。
針對退役軍人學歷提升與技能轉型需求,滁州在全國率先探索“學歷教育+技能培訓”雙軌模式:在滁州學院設立全省首個退役軍人學院,為退役大學生士兵提供學歷提升通道;定期舉辦軍創企業交流座談會,緊盯工業機器人、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用工需求,開展“訂單式”“靶向式”技能培訓,推動人崗精準匹配。
為破解退役軍人就業渠道窄、創業融資難等問題,滁州創新搭建“戎耀皖東”就業超市,提供“崗位推送+職業指導+創業孵化”一站式服務;出臺《關于促進優秀退役軍人到中小學任教的實施方案》,為教師資格證報考者免費培訓,定向招錄31名退役大學生士兵進入教師隊伍;推出《滁州市支持退役軍人和軍屬就業創業金融服務若干措施》,發放創業貸款1.42億元,讓“創業有門路、發展有資金”。
針對軍創企業發展難題,滁州開展“問需求、送服務、解難題”專項行動,走訪軍創企業241家,收集問題73個,協調解決67個,助力“兵老板”們輕裝上陣。如今,滁州的退役軍人中,既有扎根鄉村的“新農人”,也有扎根車間的“技術能手”,更有扎根商海的“創業先鋒”,他們在轉型中實現了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雙贏。
聚焦榮譽激勵,擦亮優撫褒揚“暖品牌”
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關愛烈屬是最溫暖的傳承。滁州深挖紅色資源、厚植尊崇底蘊,以“擴面+提質”為抓手,讓優撫褒揚既有“儀式感”更有“獲得感”。
滁州將優待證“含金量”轉化為退役軍人幸福感,發布四批優待項目清單,涵蓋文旅、交通、醫療、金融等10類908項優待內容,實現全國退役軍人免費乘坐城鐵公交、景區門票減免,讓“尊崇”看得見、摸得著。
在守護英烈方面,滁州用心用情做好“身后事”:成立3家縣級烈士紀念設施保護中心,制定市級烈士陵園評定細則,完成全市354座零散烈士墓應遷盡遷、應修盡修;實施“天眼守護”工程,為141處零散烈士紀念設施安裝24小時視頻監控,率先實現所有烈士陵園接入公安視頻系統,讓烈士紀念設施成為永不熄滅的精神火炬。
滁州更將關愛烈屬作為“暖心工程”:黨政機關、駐軍部隊、企業與43戶烈屬結對認親,“皖滁0001號”結對卡被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全面推進“致敬英烈 關愛烈屬”尋親行動,成功幫368位烈士找到親人,數量居全省首位;央視新聞、《國防軍事》頻道等央媒聚焦滁州清明祭英烈活動,3分鐘微視頻《我們守著你》、特別節目《你們的樣子》全網刷屏,讓英烈精神綻放時代光芒。
聚焦軍地協同,譜寫雙擁共建“新篇章”
滁州,襟江帶淮,承東啟西,是長三角地區27個中心區城市之一,更是軍地融合發展的熱土。近年來,滁州傳承“軍民魚水情”的紅色基因,以“清單化”“項目化”為抓手,推動雙擁工作從“傳統保障”向“深度融合”升級。
滁州嚴格落實軍地需求“雙清單”制度,2022年以來解決部隊反映的訓練場地等難題63個,用實際行動詮釋“軍民一家親”。針對隨軍家屬就業,出臺助力隨軍家屬就業工作實施方案,實現91名隨軍家屬對口調動、94名未就業家屬妥善安置;為1200余名軍人子女開辟入學“綠色通道”,開設“戎耀亭城·同心筑夢學堂”,為軍人家庭打造學習成長平臺。
在擁軍優屬實踐中,滁州創新推出“雙輪驅動”模式:一方面發布749個擁軍優待項目,掛牌“擁軍示范門店”500家、“軍人驛站”50余家,讓尊崇融入日常生活;另一方面深化軍民共建,與內蒙古某邊防部隊開展“城連共建”,市財政投入近240萬元援建邊防基礎設施,讓“滁州溫情”驅散邊關清寒。
從“尊崇”到“關愛”,從“保障”到“賦能”,滁州退役軍人工作的每一步都走得堅實有力。如今,越來越多的退役軍人在滁州這片熱土上找到了人生新坐標,越來越多的軍屬感受到了社會的尊崇,越來越多的軍民攜手書寫著新時代的雙擁故事。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