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精品av一免费爽爽,国产在线观看免费麻豆,天堂在线亚洲,亚洲一区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操操操影院,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涩爱蜜

首頁 > 新聞 > 本網獨家 > 正文

支榮鑫:80后村支書向山而行 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證件照

支榮鑫

人物簡介:支榮鑫,女,中共黨員,1984年6月出生,敬業奉獻類好人,來安縣施官鎮龍山村第一書記。

事跡簡介:自2018年駐村工作以來,她走訪千百戶農家,立足本村實際,積極探索出一條“構建利益共同體”資產收益扶貧方法,實行“租金保底+務工收入+股份分紅”等方式的收益分配機制,這一做法,入選2019年安徽省財政廳資產收益扶貧典型案例。3年的駐村工作,支榮鑫每季度召開一次全村貧困戶會議,因人施策,制定了一套環環相扣的“扶貧規劃”,2020年實現村集體收入達68萬元,建檔立卡貧困戶108戶197人,帶領施官鎮唯一一個貧困村實現脫貧致富,使昔日的窮村莊實現了華麗轉身,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大大提升。

正文:支榮鑫是滁州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選派到來安縣施官鎮龍山村的黨總支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駐村工作三年,她為村民出謀劃策、奔波勞頓,成為村民脫貧致富的領路人。

走訪調研,做農村工作的“有心人”

龍山村作為施官鎮唯一一個貧困村,一無美好風光、二無生態資源、三無特色產業,全村1815戶4858人,人口多,基礎設施差。這對于第一書記的支榮鑫來說,無疑是個挑戰,摸清村情民情底碼成為當務之急。

現實和理想總是有差距的,剛到龍山村的時候,村民對這個新來的第一書記并不“感冒”。“小丫頭片子,花拳繡腿,能有多大作為啊?”“市里來的,哪懂什么農村工作,不過是上頭派下來鍍鍍金的。”……支榮鑫沒有把這些話放在心上,她明白行動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到村以后,支榮鑫像是不停轉的“永動機”,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長期奔波在走村訪戶的路上。起初是村干部騎摩托車載著她在村子里轉,村里28個村民組都熟悉后,她就自己開車跑,一趟趟去貧困戶家了解情況。再到后來,發現開車在村里進出不方便,就換成電動車,可以走街串巷,甚至可以走小路近路,大大節省了時間。她白天走訪,晚上學習總結,床頭掛著政策明白紙,兜里揣著學習筆記,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摸清了龍山村的整體情況。

日日登門入戶,深入田間地頭,與村民、村干部拉家常、謀發展。春去秋來,芒履布衣的支榮鑫漸漸贏得村民的信任,“支書記,有件事找你……”成了她最常聽到的一句話。

排憂解難,做服務群眾的“熱心人”

也正是在一次次“下隊”走訪過程中,支榮鑫意識到了要想村里富必須先修路。說干就干,她把修路作為村里脫貧致富的一個突破口,在2018年和2019年兩年時間里,通過村里的“一事一議”、社會幫扶和貧困村雙基礎建設項目,爭取了部分資金。在有水泥路的路面進行加寬,沒有水泥路的地方進行鋪設,覆蓋十幾公里。

路修好了,支榮鑫緊接著“大刀闊斧”解決第二個問題:農村人氣。因為村里年輕勞動力都外出打工,在村里的常住人口基本都是老人和兒童,農村文化生活匱乏。在征求多數村民意見后,她在村里建設了文化廣場。慢慢地,晚上跳廣場舞的人多了起來,還有很多村民走出房門,來到廣場上聊天,村里頓時熱鬧起來。

另外,支榮鑫走街串巷的那段時間晚上經常走夜路,“但村里大馬路上烏漆嘛黑,連一盞路燈都沒有,村民們的夜晚出行安全得不到保障。”為此,建完廣場后,她又從交通局爭取資金,在村里安裝了180盞路燈,整個村里晚上亮了起來,人們更愿意在村路上散步遛彎了。

不到兩年時間,辦了三件實在事,給老百姓帶來了生活便利,這讓村民對她贊不絕口。“有問題就找支書記” “支書記在,我們心里踏實”“別說,咱支書記還真有點能耐。你瞧她來這幾年,村子變化還真不小。道路寬了,村子干凈了,群眾的口袋鼓了,真希望支書記再干個幾年。”……走在龍山村的街道上,老百姓們都會主動和支書記打招呼、聊聊最近的情況,說說新變化。

從剛來的冷眼相待,到現在的無話不談,村民態度的轉變,源自于支榮鑫把村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辦。

謀劃項目,做產業振興的“帶頭人”

道路寬了,脫貧致富的門路也就廣了。龍山村是一個傳統的農業村,村里的農業產業結構單一,多以水稻小麥種植為主,種養殖業不成規模、沒有特色,支榮鑫敏銳地覺察到這一薄弱環節,于是她和村兩委班子深入研判村里的農業現狀,立足本村實際,決定帶領群眾大力興建村級現代農業特色產業項目。在近三年的時間里,全村共新建鋼構大棚43個,180千瓦的光伏電站一座,日處理90噸大米烘干廠一家,年產600噸的麻油生產廠一家,每年為村集體增加近40多萬元的收入,龍山村村集體經濟也從4年前的9.29萬元,增加到2020年的68萬元。在此基礎上,該村將“貧困戶、大戶、企業、村集體”結成利益共同體,探索出一條“構建利益共同體”資產收益扶貧方法,實行“租金保底+務工收入+股份分紅”等方式的收益分配機制,貧困戶增加了收入、企業上了規模、貧困村擁有產業。這一做法,入選2019年安徽省財政廳資產收益扶貧典型案例。

在第一書記的崗位上,支榮鑫沒有辜負組織的期望,她給村民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龍山村2018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首次突破30萬元;2019年更是邁入50萬元大關;2020年村集體收入達68萬元。

激發動力,做脫貧致富的“領路人”

解決了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后,村里貧困戶的問題還沒解決,這成為支榮鑫心頭最大的事。2014年,龍山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09戶199人,2018年支榮鑫到崗時還有貧困戶20戶30人。

三年的駐村工作中,支榮鑫制定了一套環環相扣的“扶貧規劃”。在工作初期,她每季度召開一次全村貧困戶會議,對上級政策、脫貧典型、特色產業等進行宣傳,鼓勵貧困群眾樹立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對于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愿的貧困戶,支榮鑫積極鼓勵就業。她在村部新增人力資源LED電子顯示屏,定期發布招工信息,為貧困戶打通就業信息渠道。同時利用企業的“反作用力”,大力支持當地龍山村龍糧米業、龍翔服裝廠、綠農食用油有限公司,鼓勵他們優先聘用貧困戶人員。此外,支榮鑫針對一些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設計了一些公益崗位,如光伏維護員、保潔員等,每個月有500元工資和500元崗位補貼。截至目前,全村已有18人在公益崗位工作,實現穩定脫貧。

貧困戶張明的丈夫因病去世后,她長期在外租房打工,村里的房屋年久失修。2019年,張明被查出身患肺癌,抱著落葉歸根的想法回到家鄉,但原本的房屋已經不能居住。支榮鑫和村里商量,對村里一些閑置的廠區宿舍,由村集體出資進行簡單翻新,建設一排“公共房屋”,免費提供給像張明這樣,既沒有條件進行危房改造,也確實有住房需求的貧困戶居住。

村里的光伏維護員朱承先是一個貧困戶,愛人早年病逝,自己腦梗后每月醫藥費就要七八百元,也干不了重體力活。在支榮鑫的支持下,他把家里的地租給其他人,一年租金2000多元。健康扶貧政策享受后,一個月藥費只要幾十元。另外,支榮鑫還把他安排在公益崗位,每個月有了穩定工資。朱承先對生活充滿了期待,“照這樣發展下去,日子肯定會越過越好的。”

在支榮鑫的帶領下,龍山村的工作扎實、作風優良,帶給村民滿滿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提起支書記,村民們無一不豎起大拇指。三年的駐村生活,讓支榮鑫真正地深入基層、觸碰到農村脈絡,也讓她更深切地感受到肩上的責任和使命。

一句話簡介:支榮鑫,女,中共黨員,1984年6月出生,敬業奉獻好人,來安縣施官鎮龍山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三年,她立足本村實際,大力興建村級現代農業特色產業項目,帶領龍山村這個“三無”貧困村脫貧致富,使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責任編輯:張友奎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加入我們 | 版權聲明 | 手機訪問 | 網站地圖 | 留言反饋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傳部主辦 滁州日報社承辦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報社 版權所有
皖網宣備3412015001號 皖ICP備11004325號-1 熱線電話:0550-3022685